您现在的位置是:资源 >>正文
能迎人的一位资深天投资港股来春何时深度思考
资源756人已围观
简介作为一名浸淫资本市场十余年的老兵,最近经常被问到同一个问题:港股到底什么时候能反弹?说实话,看着恒指今年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垫底的表现,我也常常陷入思考。毕竟从表面看,美联储暂停加息、国内刺激政策频出,这些本该是利好消息,但市场就是不买账。历史的启示:谁在真正左右港股?记得2016-2018年那轮港股大牛市,当时我正在香港中环一家投行工作。每天看着交易大厅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,感受着市场的狂热。有趣的... ...
作为一名浸淫资本市场十余年的老兵,最近经常被问到同一个问题:港股到底什么时候能反弹?说实话,看着恒指今年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垫底的表现,我也常常陷入思考。毕竟从表面看,美联储暂停加息、国内刺激政策频出,这些本该是利好消息,但市场就是不买账。
历史的启示:谁在真正左右港股?
记得2016-2018年那轮港股大牛市,当时我正在香港中环一家投行工作。每天看着交易大厅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,感受着市场的狂热。有趣的是,那会儿美联储正在加息缩表,按常理说应该利空港股,但市场却走得气势如虹。现在想来,关键还是国内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和棚改政策,直接点燃了投资和地产周期。
2020年疫情后的反弹更是个典型案例。当时我在家办公,每天盯着三个屏幕看盘。记得特别清楚,3月份市场一片恐慌时,我们团队逆向加仓了港股龙头股。后来政府推出万亿特别国债,加上中国供应链的韧性,市场走出了令人咋舌的V型反转。
当下困局:为何利好频出却不涨?
这让我想起老领导常说的一句话:"市场就像个叛逆期的孩子,你越急着要它怎样,它越不按套路出牌。"最近的情况就是如此:
美联储那边,11月暂停加息后,美债收益率从5%的高位回落,按理说应该利好港股,特别是那些对利率敏感的成长股。可市场似乎更在意美国财政部发债节奏的变化,每次拍卖数据不佳,都会引发新一轮担忧。
国内方面,前几天和深圳的开发商朋友吃饭,他苦笑着说现在的楼市刺激政策就像"隔靴搔痒"。虽然最近降低了二套房首付比例,放宽了普通住宅标准,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依然浓厚。这不,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还在下滑,国房景气指数连续六个月走低。
资金的沉默:外资为何还在观望?
最让我纳闷的是资金流向。上周和几个外资机构的朋友喝咖啡,他们坦言虽然配置已经很低,但还是不敢轻易加仓。EPFR数据显示,海外主动型基金连续21周流出中资股,这种持续性在历史上都很少见。
这让我想起2015年股灾后的场景。当时市场也是各种利好不断,但外资就是按兵不动,直到企业盈利真正开始改善。看来这次也一样,基本面不转好,资金很难真正回流。
转机何在?三个需要关注的信号
根据这些年的经验,我认为要看到港股真正反弹,需要密切关注三点:
第一是楼市能否企稳。最近政府正在拟定房企白名单,要求银行对房地产贷款"三个不低于",这些政策能否扭转市场预期至关重要。就像我常说的,在中国经济中,房地产永远是最关键的变量之一。
第二是财政政策的力度。1万亿特别国债的增发是个积极信号,但需要观察后续是否还有更多举措。记得2008年时,真正让市场走出低谷的是"四万亿"计划的推出。
第三是企业盈利的改善。现在港股估值已经跌到8.47倍,远低于历史均值。但便宜不是买入的理由,盈利拐点才是。我们需要看到PPI、PMI等指标持续好转,才能确认基本面反转。
说实话,预测市场底部从来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。但我相信,当绝大多数人都对港股失去信心时,转机可能就在不远处。毕竟投资市场上,最黑暗的时刻往往孕育着最大的机会。让我们保持耐心,静待花开。
Tags:
相关文章
创作者经济的十字路口:隐私主权将如何重塑数字世界?
资源说真的,我们都被平台算法耍得团团转太久了。每天打开手机,那些精心设计的推送就像无形的钩子,把我们牢牢钉在屏幕上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数字经济的研究者,我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创作者经济已经走入了一个怪圈——平台越是强调"个性化",用户反而越失去了真正的选择权。榨取经济的黄昏记得去年采访一位百万粉丝的博主时,她苦笑着说:"我现在更像是个数据包,而不是创作者。"这句话让我后背发凉。如今的平台生态就像一个巨大的榨... ...
【资源】
阅读更多当App自己变成区块链:微Rollup会是下一个风口吗?
资源说实话,每次看到文章开头还在解释"什么是Rollup",我都忍不住想打哈欠。就像每部蜘蛛侠电影都要让本叔叔领便当一样老套。既然你点开了这篇文章,相信你已经对Rollup有了基本认知,那我们就跳过那些无聊的概念讨论,直接聊聊更酷的东西。通用Rollup的局限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,现在的通用Rollup就像我们小时候的应试教育——不管你是体育特长生、艺术生还是理科天才,统统都要按照同样的标准来考试。虽... ...
【资源】
阅读更多Shibarium网络正在书写加密界的新传奇:200万笔交易背后的故事
资源谁能想到,这个曾经被视作"狗狗币模仿者"的Shiba Inu,如今正通过Shibarium网络上演着一出令人惊叹的逆袭大戏?就在最近,这个二层网络的交易量突破了200万笔大关,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时刻。数据不会说谎:Shibarium的野蛮生长每当我查看最新的链上数据时,都会被Shibarium的增长曲线震撼到。根据Shibariumscan的实时监测,交易总量已经飙升至232.8万笔,而连接的钱... ...
【资源】
阅读更多